栏目名称 | 点击次数 |
---|---|
PG电子要闻 | |
教学科研 | |
学术交流 | |
院系经纬 |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
先进榜样 | |
媒体看PG电子 | |
青海大学报 |
青藏高原高寒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是国内外学者和矿山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高寒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工作主要采用人工植被恢复措施,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排土场植被会逐步发生演替,伴随着天然植被的生长和自然侵入,排土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会发生改变,其固土护坡效果也会随之变化。目前,有关青藏高原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规律,以及植被演替过程对植被固土护坡效果影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难以为揭示高寒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及优化植被配置模式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我校生态地质与工程地质教学科研团队申报实施了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规律及其护坡效应评价-以果洛德尔尼铜矿为例”。项目以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德尔尼铜矿为主要研究区,并以研究区不同恢复期的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阐明了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植被演替过程与植被水土保持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特征,坡面抗侵蚀能力呈向好趋势。排土场边坡植物群落演替对根–粗粒土复合体根系特征及其加筋固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粗粒含量是根–土复合体峰值位移的主控因素。排土场植被恢复宜选用高氮高磷低钾型缓释复合肥。
项目的实施对预测高海拔金属矿山排土场人工植被演替趋势,优化高海拔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工艺方法具有技术指导意义。该项目已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并顺利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和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供稿:地质工程学院
【编辑:邹林有 责任编辑:金萍】